2019 年 01 月 12 日

  • 具体参考 阮一峰,ES6 标准入门
  • 在我们需要对一个异步操作进行频繁的调用的时候,且要保证一步操作的顺序,可能会出现
  • 回调地狱(callback)的情况 例如:

嵌套方式

var fs = require("fs")

fs.readFile("../data/a.txt", "utf8", function(err, data) {
  if (err) {
    throw err
  }
  console.log(data)

  fs.readFile("../data/b.txt", "utf8", function(err, data) {
    if (err) {
      throw err
    }
    console.log(data)

    fs.readFile("../data/c.txt", "utf8", function(err, data) {
      if (err) {
        throw err
      }
      console.log(data)
    })
  })
})

callback-hell

promise 方式

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代码看起来更加直观,我们可以用 promise 解决这个问题

var p1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
  fs.readFile("../data/a.txt", "utf8", function(err, data) {
    if (err) {
      reject(err)
    } else {
      resolve(data)
    }
  })
})

var p2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
  fs.readFile("../data/b.txt", "utf8", function(err, data) {
    if (err) {
      reject(err)
    } else {
      resolve(data)
    }
  })
})

var p3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
  fs.readFile("../data/c.txt", "utf8", function(err, data) {
    if (err) {
      reject(err)
    } else {
      resolve(data)
    }
  })
})

//console.log(p1)  //Promise { <pending> }

p1.then(
  function(data) {
    console.log(data) //读取成功
    return p2 //把下一个要读取的promise返回
  },
  function(err) {
    //第二个参数表示读取失败 reject 拒绝了
    console.log(err + "p1失败")
  }
)

  .then(
    function(data) {
      console.log(data)
      return p2
    },
    function(err) {
      console.log(err + "p2失败")
    }
  )

  .then(
    function(data) {
      console.log(data)
    },
    function(err) {
      console.log(err + "p3失败")
    }
  )

// 这样子就实现了promise 链式编程,但是重复的代码太多,
//下面稍微改造一下封装一个方法

但是这样子的代码复用太多,我们可以给他稍微封装一下

var fs = require("fs")

function PreadFile(filePath) {
  return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
    fs.readFile(filePath, "utf8", function(err, data) {
      if (err) {
        reject(err)
      } else {
        resolve(data)
      }
    })
  })
}

PreadFile("../data/a.txt")
  .then(
    function(data) {
      console.log(data)
      return PreadFile("../data/b.txt")
    },
    function(err) {
      console.log(err + "a文件失败")
    }
  )

  .then(
    function(data) {
      console.log(data)
      return PreadFile("../data/c.txt")
    },
    function(err) {
      console.log(err + "b文件失败")
    }
  )

  .then(
    function(data) {
      console.log(data)
    },
    function(err) {
      console.log(err + "c文件失败")
    }
  )

输出:a b c ,当然 这里的 function 用箭头函数代替更简洁,但涉及我书写 blog 的前后顺序和结构进性,在写 es6 前就尽量不使用 es6 语法糖

Promise.all 和 Promise.race

Promise.all

Promise.all 可以将多个 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。同时,成功和失败的返回值是不同的,成功的时候返回的是一个结果数组,而失败的时候则返回最先被 reject 失败状态的值。 具体代码如下:

le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resolve("成功了")
})

let p2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resolve("success")
})

let p3 = Promse.reject("失败")

Promise.all([p1, p2])
  .then(result => {
    console.log(result) //['成功了', 'success']
  })
  .catch(error => {
    console.log(error)
  })

Promise.all([p1, p3, p2])
  .then(result => {
    console.log(result)
  })
  .catch(error => {
    console.log(error) // 失败了,打出 '失败'
  })

Promse.all 在处理多个异步处理时非常有用,比如说一个页面上需要等两个或多个 ajax 的数据回来以后才正常显示,在此之前只显示 loading 图标。 代码模拟:

let wake = time => {
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resolve(`${time / 1000}秒后醒来`)
    }, time)
  })
}

let p1 = wake(3000)
let p2 = wake(2000)

Promise.all([p1, p2])
  .then(result => {
    console.log(result) // [ '3秒后醒来', '2秒后醒来' ]
  })
  .catch(error => {
    console.log(error)
  })
  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Promise.all 获得的成功结果的数组里面的数据顺序和 Promise.all 接收到的数组顺序是一致的,即 p1 的结果在前,即便 p1 的结果获取的比 p2 要晚。这带来了一个绝大的好处:在前端开发请求数据的过程中,偶尔会遇到发送多个请求并根据请求顺序获取和使用数据的场景,使用 Promise.all 毫无疑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

Promise.race

顾名思义,Promse.race 就是赛跑的意思,意思就是说,Promise.race([p1, p2, p3])里面哪个结果获得的快,就返回那个结果,不管结果本身是成功状态还是失败状态。

le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resolve("success")
  }, 1000)
})

let p2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reject("failed")
  }, 500)
})

Promise.race([p1, p2])
  .then(result => {
    console.log(result)
  })
  .catch(error => {
    console.log(error) // 打开的是 'failed'
  })

原理是挺简单的,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没有想到什么的使用场景会使用到。

总结

  •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,比传统的解决方案——回调函数和事件——更合理和更强大。它由社区最早提出和实现,ES6 将其写进了语言标准,统一了用法,原生提供了 Promise 对象。
  • 所谓 Promise,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,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(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)的结果。从语法上说,Promise 是一个对象,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。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,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。
  • Promise 对象有以下两个特点。
    • (1)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。Promise 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,有三种状态:pending(进行中)、fulfilled(已成功)和 rejected(已失败)。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,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,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。这也是 Promise 这个名字的由来,它的英语意思就是“承诺”,表示其他手段无法改变。
    • (2)一旦状态改变,就不会再变,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。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变,只有两种可能:从 pending 变为 fulfilled 和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。只要这两种情况发生,状态就凝固了,不会再变了,会一直保持这个结果,这时就称为 resolved(已定型)。如果改变已经发生了,你再对 Promise 对象添加回调函数,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。这与事件(Event)完全不同,事件的特点是,如果你错过了它,再去监听,是得不到结果的。
  • 注意,为了行文方便,本章后面的 resolved 统一只指 fulfilled 状态,不包含 rejected 状态。
  • 有了 Promise 对象,就可以将异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达出来,避免了层层嵌套的回调函数。此外,Promise 对象提供统一的接口,使得控制异步操作更加容易。
  • Promise 也有一些缺点。首先,无法取消 Promise,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,无法中途取消。其次,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,Promise 内部抛出的错误,不会反应到外部。第三,当处于 pending 状态时,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(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)。 如果某些事件不断地反复发生,一般来说,使用 Stream 模式是比部署 Promise 更好的选择。

关注本站 RSS
© 2024, 滇ICP备19003866号
本网站版权归本站作者Ruoduan所有
原创文章遵循CC BY-SA 4.0授权许可,转载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