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 年 08 月 07 日

游泳与“禅”
2022年已过去大半,作为一个西南边出来的 “旱鸭子”终于下定决心去学习游泳了,心得体会记录于此。
缘起
学习游泳 🏊🏻 这个事情在好几年前就被提上日程立下 flag 了,前几年和朋友去了几次游泳馆,基本上能做到不怕水;对于游泳技巧是一无所知。
今年的关键词:疫情、互联网裁员、加班、俄乌冲突、台海危机 … ;好像每年的这个时候,自我都会感觉今年发生了好多事,每年都是这些事情没什么特别的
后疫情时代下年轻人的焦虑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随意表达,信息传递很快;一些人、一些观念,可以很容易的就达成某种共识,从而在互联网上疯狂 “广播” ,特别是一些负面的表达很容易就可以达成共识,例如: 躺平、经济下行、加班、或者一些 网红、明星的一些 不道德标准 可以在 互联网上疯狂传播 从而成为我等社畜的 “饭后谈资” 。
对于我这种社畜在今年也有些焦虑:一个是体重焦虑、一个是工作焦虑;
-
体重焦虑
今年体重骤增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“胖子”,体重更是 达到了 “ 82 KG ” ,从而带来身体上的变化就是 运动 🏃🏻♀️能力的下降,还有一些 一脂性皮炎 导致的脱发
-
工作焦虑
今年这个环境下离职有差不多2个月的空窗期,其实在离职第二天 就有一个面试 并且拿到 offer 了,当时对那家不太满意(其实也还行),加上像休息一段时间。然后买了个 PS4 在家彻底放飞自我。
也有可能是前公司的高压和公司气氛(比较卷 - 互联网PUA),算是一种逃避吧,(好像能理解 “ 三和大神了 ” ) 直致一个月后才开始 投简历 找工作,这个时候恰好赶上 疫情爆发 “ 拱墅区 ” 封区了、还有就是互联网 大裁员;这时候心里就有点没底了。
—— 每个人都笑 “ 树先生 ”,自己何尝不是 “ 树先生 ” 呢?
是否是我们的错觉 ?
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,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。
后面我调整了下心态,觉得自己应该独立思考,不应该被社会或者说身边的气氛给带偏了。
确实有社会原因的事实,但是更多的还是自己的原因。
—— 你永远无法改变他人,你只能改变自己
后面入职了一家小公司 担任 前端负责人 ,还算不太卷,工作生活能够平衡
引子
出于以上种种焦虑,公司对面有一家健身房。我去办了一张健身卡;又出于对游泳的想法,我又请了一位泳教 (心疼 💰)
教练是个壮实东北小伙,年纪相仿,挺开朗的我称他为 “大硕” 这名字仿佛在开车 🚗 哈哈~
蛙泳
教练给我规划的课程是蛙泳入门到自由泳
因为我也不怎么“怕水”第一节课也蛮顺利,我以为会一直很顺利 结果 相反
旱鸭子在水里漂浮仿佛就像一直蚯蚓掉进了沙堆,—— 扭来扭去原地打转
作为一个20多年在陆地呼吸的人类,突然在水里面有着各种不适,教练教的 “ 收 - 翻 - 蹬- 夹 - 呼吸” 在陆地上面做的井井有条,下到水里就变的手足无措了,真正的诠释了什么叫做 “ 眼睛会了,手不会 ”
刚开始的那几天仿佛打了鸡血,每天早上咖啡一杯冰美式; 早上跑步🏃🏻♀️ —— 中午游泳🏊🏻 —— 晚上健身 💪🏻;
天气 41 ℃
时间:不记得是哪一天的一个中午
这天人很少,我还是一如既往的下水,那天人很少,天气很燥热;下水的哪一刻真的很凉快,躺在水面上,蓝色的水底瓷砖,心里感受到了一种 “平静” ,头埋在水里面的这一刻仿佛这一刻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。这时候一下子就悟了,loop 👉🏻“收 — 翻 — 蹬 — 夹 — 呼吸 ” ,在水里好不畅快。
尝到甜头的我从此每天会去游泳 🏊🏻了。
刚开始使用蛮力在水里面蹬的那叫一个狠,一周后 我的 “ 髋关节 ” 酸痛难忍,走路都在痛。
典型的因为 “ 奖励 ” 用力过猛
观察我和别人的不一样
通过我的观察,我发现其他一些游泳游的比较好的人,它们在水里面很轻松,动作也很 “ 软 ”,不像我这样在水里面 “ 打架 ”。
不要试图和水做对抗,顺水而行
- 感受水的阻力,水流击打在胸口的 “ 力 ”,腿夹紧的 “ 力 ”
果然顺畅很多
期间
期间工作中遇到个脾气很奇怪的同事,某一天早上 我向另外一个同事(开发)的询问合作的一个 project 的进度,这个人仿佛点燃了引线一样,各种 “ 时间那么紧你不知道啊! ” 、 “ 我那么多事做都做不完 ” 、 “ 我手上这个还 … ” 各种抱怨和语气像我袭来,就连和我一起的一个同事也感到了诧异 —— 我们只是正常交流工作进度为何和我们说这些 ?(他的事情为何要把脾气撒在我们身上?为何评审的时候不提出来? 种种,方式谁和他说了话,就是他工作不舒服的作俑者)
这个一刻我脑袋 “ 中演练了一百个怼他的方式 ”最后还是笑了笑说 “ 按照你的进度来吧,有问题可以和产品反馈下 ” 有些事情顺而退之,争执反而适得其反。
果不其然这个 “ 脾气不太好的同事 ” 遭到了大家的吐槽
魔鬼训练与体重
在我坚持下体重也迎来了大幅下降
从巅峰 82 KG => 73 还在有序减脂

- 好让我们回到游泳
自由泳
蛙泳熟练了后我迫不及待的想学自由泳,因为自由泳 “ 快 ”,二则是我的 髋关节 疼痛越发激烈,教练说: “ 看来是学习自由泳的时候了 ”
“打腿” 累和停止不前
自由泳过程中,我表现出一些 “ 急功近利 ” 的心态。
因为肌肉腿下身比较重,练习打腿的期间异常累,而且停止不前;看着一些小孩子在水中 打腿打的 “ 飞起 ”,速度也很快,我差不多半程就很累了; 是我不行了? —— 当然不是 !
避重就轻方法论
在连续好几天的 “ 蛮力打腿 ” 我找到了一点 “ 水感 ”,教练所说的 “ 大腿根部发力,鞭腿 ” ,这样的一丝丝 “ 鞭腿 ” 的感觉
上来直接,蛮力打腿,我发现不太适合我,因为到后面会体力不支;我开始使用手部动作的滑动产生向上的浮力之后这个时候再来打腿,这样的话会轻松的多,虽然还是不太标准 但是起码能游起来,期间也在 “知乎”、 “bilibili” 上面看了很多教程,每天都迫不及待的去尝试。
就这样找到 “ 方法论 ” 能游起来之后后面经过不断的训练,和观察人家的节奏和姿势,我也能 畅快的 游自由泳了,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期间也经常呛水;
程序员的路 ?
作为新一代 互联网 “ 民工 ”,新的技术层出不穷,分化出来的职业和路径也很多 相关的 — — 前端、后端、算法、大数据 …
火的语言技术一轮又一轮:Flutter 、PyTorch、Rust、WebAssembly …
挑花了眼,之前的心态是看到什么新的框架技术什么的都会去尝试尝试 —— 浅尝辄止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先把能量专注于一个领域
因为之前对 Python Web / Python 的一些东西 挺感兴趣的也有一些尝试,我觉得还是应该沿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探索,而不是东打一耙,西打一耙。
训练模型?
我发现如果我单单 靠堆量去训练,效率太低,还容易养成一些不正确的姿势的习惯,我觉得应该像写程序那样建立一个训练模型然后再去学习
- 找到问题点和瑕疵的地方
- 建立训练模型
- 打腿训练次数和计划
- 划手训练次数和计划
- 节奏和呼吸的配合时机
- 大量学习模仿别人
- Loop:模仿 => 改进模型 => 模仿 => 学习
因为我打腿的体力没有别人好,我总结了我自己的方式 —— 出发不要蛮力打腿,通过划手的浮力带起来脑袋从而呼气,保持有节奏打腿保证不沉腿,保存体力到游泳的过程中
进阶:仰泳、蝶泳 ?
没有那么容易,还是要通过大量训练先把当下的蛙泳、自由泳,奠定基础
1000 小时定律之 100 小时定律,在一个东西上专注花费 100 小时,一定可以在你的圈子成为 “ 高手 ” 无论学习、技能、游戏也好
“ 急功近利 ” 不可取,技术也好、技能也好,需要沉淀、需要经验,来进阶。
完
祝好